法制周报记者 万朝晖 伏志勇
6月22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全国法治主流媒体海东行记者团冒着小雨走进清水乡。记者团在清水乡看到了村风村貌一派祥和,街道里忙碌的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甜蜜的笑脸,也看到了清水乡党委切实发挥村党支部主体作用,在全乡推进“一村一品”党建品牌建设,打造移风易俗,“固定党日说事日”等活动释放了基层党组织活力。
打通服务最后100米
“尕小伙儿,我家电灯不亮,家里孩子都不在,你能不能过来帮我修一下”“好的,奶奶,我马上到。”以上这个场景,在清水乡下设的17个村都是常事。
2008年,木场村整村搬迁至新村,在新一届党支部的领导下,大力实施“‘1+5’党建引领,打造宜居幸福新村”党建品牌工程,充分发挥支部堡垒、党员先锋和群众主体作用,精心组织、宣传、带动群众推进各项重点工作齐头并进。
马华英是一名网格员,他每天走村串乡,哪家发生纠纷,哪里发生了垃圾倾道,他心里最清楚。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木场村25名网格员发挥各自优势,处理矛盾纠纷20余起,监督红白事15起,解决群众困难10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100%。同样,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阳光村务工作新格局在一清水乡渐成气候。
循化县清水乡引导广大群众改变观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自觉摒弃陋习,培育文明新风和现代文明新观念,激发深蕴于乡土社会中的道德力量,让文明生活的理念入脑、入心,营造良好的村风村貌。
“精神脱贫”改村风
在采访中,彩礼成了记者团关心的话题。“韩书记,这里彩礼要着多少钱?”“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变化在哪里?”
说起清水乡的移风易俗,清水乡党委副书记韩桂香有说不完得话,“以前姑娘出嫁,彩礼要得高,二三十万的都有。自从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我们乡号召全乡党员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抵制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清水乡17个村建立了村级红白理事会,为移风易俗立新规矩、改旧陋习,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勤俭节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原田盖村村党支部书记韩得林卸任后,村民想着韩得林嫁女儿肯定是气派风光。谁成想他带头响应县、乡党委政府移风易俗号召,为女儿举办了一场不讲排场、不比阔气的婚礼,整个婚事简单而又温馨。
婚礼当天,在村红白理事会的监督下,韩得林主动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减少彩礼,并压缩了宴席规模。“如果按以前的传统习俗举办婚宴,我们至少得办五六十桌,这次严格按移风易俗规定举办了婚宴,节省了其他所有的开支。作为党员和政协委员,自己要带头移风易俗,担当更多社会责任,饮水思源。”韩得林说。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清水乡移风易俗“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在党员们的示范带头下,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党员的自觉行动,移风易俗逐渐深入人心。2019年8月7日,在滔滔淼淼的黄河边,清水乡下庄村64岁村民韩热者布,为奋力勇救三位落水少年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老人用自己的行为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也彰显着撒拉儿女的淳朴民风。
村里的事情桌上说
2020年,清水乡下庄村村民韩某终于和打了20年的邻居握手言和。早年间,韩某和邻居存在土地纠纷。为早日明确土地归属问题,韩某某多次上访乡政府请求协调解决纠纷。
11月23日,为使这一矛盾得到彻底解决,乡政府决定把这起纠纷拿到“固定党日说事日”上说一说。乡政府协同县公安局、乡派出所及司法所叫来双方当事人,了解完事情的前因后果,乡干部认为,双方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只是对方心里都憋了一口气。经过耐心、细致劝解疏导,最终双方就该土地纠纷问题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并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韩某某与邻居多年积怨烟消云散。
”清水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韩乙四夫表示,“固定党日说事日”成了推动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给群众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平台,通过面对面、零距离的沟通方式,让基层干部俯下身子调民纷、听民意、解民忧、得民心,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真切切提高了基层治理水平,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村里很多婚姻纠纷、民事纠纷、邻里纠纷等矛盾,都会在‘固定党日说事日’上集中说,村委会成员和驻村干部协同配合,乡镇领导和村党支部书记一起研判,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再逐级上报,能省去不少时间,也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韩乙四夫说。
通过“固定党日说事日”平台,延伸了服务触角,整合了综治、信访、矛盾化解、村务监督、疫情防控、移风易俗、政策宣讲等重点工作,健全了“党建+说事”机制,能真正推进基层党建服务落到实处。
清水乡党委政府将继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努力提升全乡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清水湾常开长盛。
责编:李林俊
来源:法制周报